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问题 > 问题内容
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通常采用顺序存储 相关的重点试题
  • ●试题三 阅读下列函数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3.1】 假设

    ●试题三

    阅读下列函数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3.1】

    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作非递减有序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函数deleteklist(LinkList head)的功能是删除表中所有数值相同的多余元素,并释放结点空间。

    例如:链表初始元素为:

    (7,10,10,21,30,42,42,42,51,70)

    经算法操作后变为:

    (7,10,21,30,42,51,70)

    【函数3.1】

    void deleteklist(LinkList head)

    {

    LinkNode*p,*q;

    p=head->next;

    while(p!=head)

    {

    q=p->next;

    while((1) )

    {

    (2) ;

    free(q);

    q=p->next;

    }

    p=p->next;

    }

    }

    【说明3.2】

    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存放于一个一维数组T[n]中,T[n]中存放的是各结点的值。下面的程序的功能是:从T[0]开始顺序读出各结点的值,建立该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

    【函数3.2】

    #include<istream.h>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uct node leftChild,rightchild;

    }BintreeNode;

    typedef BintreeNode*BinaryTree;

    void ConstrncTree(int T[],int n,int i,BintreeNode*&ptr)

    {

    if(i>=n) (3) ;∥置根指针为空

    else

    {

    ptr=-(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ptr->data=T[i];

    ConstrucTree(T,n,2*i+1, (4) );

    ConstrucTree(T,n, (5) ,ptr->rightchild);

    }

    }

    main(void)

    {/*根据顺序存储结构建立二叉链表*/

    Binarytree bitree;int n;

    printf("please enter the number of node:\n%s";n);

    int*A=(int*)malloc(n*sizeof(int));

    for(int i=0;i<n;i++)scanf("%d,A+i);/*从键盘输入结点值*/

    for(int i=0;i<n;i++)printf("%d",A[i]);

    ConstructTree(A,n,0,bitree);

    }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 一棵二叉树如下图所示,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即用一维数组元素存储该二叉树中的结点(根结点的下标

    一棵二叉树如下图所示,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即用一维数组元素存储该二叉树中的结点(根结点的下标为1,若某结点的下标为i,则其左孩子位于下标2i处、右孩子位于下标2i+1处),则该数组的大小至少为(37);若采用二叉链表存储该二叉树(各个结点包括结点的数据、左孩子指针、右孩子指针),则该链表中空指针的数目为(38)。

    一棵二叉树如下图所示,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即用一维数组元素存储该二叉树中的结点(根结点的下标一棵二叉

    A.6

    B.10

    C.12

    D.15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 试题四(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 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堆

    试题四(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 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堆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试题四(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 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试题四(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 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在一个堆中,若堆顶元素为最大元素,则称为大顶堆;若堆顶元素为最小元素,则称为小顶堆。堆常用完全二叉树表示,图4-1 是一个大顶堆的例子。

    试题四(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 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堆数据结构常用于优先队列中,以维护由一组元素构成的集合。对应于两类堆结构,优先队列也有最大优先队列和最小优先队列,其中最大优先队列采用大顶堆,最小优先队列采用小顶堆。以下考虑最大优先队列。

    假设现已建好大顶堆A,且已经实现了调整堆的函数heapify(A, n, index)。

    下面将C代码中需要完善的三个函数说明如下:

    (1)heapMaximum(A):返回大顶堆A中的最大元素。

    (2)heapExtractMax(A):去掉并返回大顶堆 A的最大元素,将最后一个元素“提前”到堆顶位置,并将剩余元素调整成大顶堆。

    (3)maxHeapInsert(A, key):把元素key插入到大顶堆 A的最后位置,再将 A调整成大顶堆。

    优先队列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其存储结构定义如下:

    define PARENT(i) i/2

    typedef struct array{

    int *int_array; //优先队列的存储空间首地址

    int array_size; //优先队列的长度

    int capacity; //优先队列存储空间的容量

    } ARRAY;

    【C代码】

    (1)函数heapMaximum

    int heapMaximum(ARRAY *A){ return (1) ; }

    (2)函数heapExtractMax

    int heapExtractMax(ARRAY *A){

    int max;

    max = A->int_array[0];

    (2) ;

    A->array_size --;

    heapify(A,A->array_size,0); //将剩余元素调整成大顶堆

    return max;

    }

    (3)函数maxHeapInsert

    int maxHeapInsert(ARRAY *A,int key){

    int i,*p;

    if (A->array_size == A->capacity) { //存储空间的容量不够时扩充空间

    p = (int*)realloc(A->int_array, A->capacity *2 * sizeof(int));

    if (!p) return -1;

    A->int_array = p;

    A->capacity = 2 * A->capacity;

    }

    A->array_size ++;

    i = (3) ;

    while (i > 0 && (4) ){

    A->int_array[i] = A->int_array[PARENT(i)];

    i = PARENT(i);

    }

    (5) ;

    return 0;

    }

    【问题 1】(10分)

    根据以上说明和C代码,填充C代码中的空(1)~(5)。

    【问题 2】(3分)

    根据以上C代码,函数heapMaximum、heapExtractMax和 maxHeapInsert的时间复杂度的紧致上界分别为 (6) 、 (7) 和 (8) (用O 符号表示)。

    【问题 3】(2分)

    若将元素10插入到堆A =〈15, 13, 9, 5, 12, 8, 7, 4, 0, 6, 2, 1〉中,调用 maxHeapInsert函数进行操作,则新插入的元素在堆A中第 (9) 个位置(从 1 开始)。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 下列数据结构中,不能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是()A.栈B.堆C.队列D.非完全二叉树

    下列数据结构中,不能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是()

    A.栈

    B.堆

    C.队列

    D.非完全二叉树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