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第 9 题:在构件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产生的内力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9、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 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A.平面平行力系
B.空间平行力系
C.平面力偶系
D.空间力偶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填空题 1、梁产生弯曲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梁在过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外力偶的作用或者受到和梁轴线相 的外力的作用。 2、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 。 3、车床上的三爪盘将工件夹紧之后,工件夹紧部分对卡盘既不能有相对移动,也不能有相对转动,这种形式的支座可简化为 支座。 4、梁弯曲时,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可通过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的外力确定,它等于该一侧所有外力对 力矩的代数和;弯矩的正负,可根据该截面附近的变形情况来确定,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上 下 _,则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5、用截面法确定梁横截面上的剪力时,若截面右侧的外力合力向上,则剪力为 。 6、将一悬臂梁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设其载荷集度为q,梁长为L,由此可知在距固定端L/2处的横截面上的剪力为 ,固定端处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 7、由剪力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可知,剪力图上某点的 等于对应于该点的载荷集度. 8、设载荷集度q(x)为截面位置x的连续函数,则q(x)是弯矩M(x)的 阶导函数。 9、梁的弯矩图为二次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一、填空题 1、梁产生弯曲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梁在过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外力偶的作用或者受到和梁轴线相 的外力的作用。 2、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 。 3、车床上的三爪盘将工件夹紧之后,工件夹紧部分对卡盘既不能有相对移动,也不能有相对转动,这种形式的支座可简化为 支座。 4、梁弯曲时,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可通过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的外力确定,它等于该一侧所有外力对 力矩的代数和;弯矩的正负,可根据该截面附近的变形情况来确定,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上 下 _,则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5、用截面法确定梁横截面上的剪力时,若截面右侧的外力合力向上,则剪力为 。 6、将一悬臂梁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设其载荷集度为q,梁长为L,由此可知在距固定端L/2处的横截面上的剪力为 ,固定端处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 7、由剪力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可知,剪力图上某点的 等于对应于该点的载荷集度. 8、设载荷集度q(x)为截面位置x的连续函数,则q(x)是弯矩M(x)的 阶导函数。 9、梁的弯矩图为二次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一、填空题 1、梁产生弯曲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梁在过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外力偶的作用或者受到和梁轴线相 的外力的作用。 2、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 。 3、车床上的三爪盘将工件夹紧之后,工件夹紧部分对卡盘既不能有相对移动,也不能有相对转动,这种形式的支座可简化为 支座。 4、梁弯曲时,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可通过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的外力确定,它等于该一侧所有外力对 力矩的代数和;弯矩的正负,可根据该截面附近的变形情况来确定,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上 下 _,则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5、用截面法确定梁横截面上的剪力时,若截面右侧的外力合力向上,则剪力为 。 6、将一悬臂梁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设其载荷集度为q,梁长为L,由此可知在距固定端L/2处的横截面上的剪力为 ,固定端处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 7、由剪力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可知,剪力图上某点的 等于对应于该点的载荷集度. 8、设载荷集度q(x)为截面位置x的连续函数,则q(x)是弯矩M(x)的 阶导函数。 9、梁的弯矩图为二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A.空间力偶系
B.空间平行力系
C.平面力偶系
D.平面平行力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梁在横向力作用下发生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作用点剪应力一定为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 ,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A.(A)平面平行力系
B.(B)空间平行力系
C.(C)平面力偶系
D.(D)空间力偶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A)平面平行力系 (B)空间平行力系 (C)平面力偶系 (D)空间力偶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9、平面弯曲变形的特征是()。
A.弯曲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
B.弯曲载荷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C.弯曲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面曲线
D.弯曲变形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一个平面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4、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由微内力组成的一个垂直于横截面的(),最终可简化为弯矩。 (A)平面平行力系 (B)空间平行力系 (C)平面力偶系 (D)空间力偶系
点击查看答案